医院院训:
厚德 博学 传承 创新
李洁霞广州市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
临床医案
黎丽仪 跟师医案(已更新22篇)

痫病

痫病病例1

初诊日期:2019   1 10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18  

主诉:外伤后发作性肢体抽搐3年,再发加重1月        

病史3年前突发车祸出现颅内出血后继发阵发性肢体抽搐,每因情绪刺激、发热、劳累等可诱发,近1月上诉症状再发加重,发作时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,双眼上窜,意识丧失,历时数分钟渐能自行缓解,约每周发作1-2次。

其发育良好,反应较迟钝,注意力不集中,苔黄腻,左侧肢体肌力较差IV级,诊其脉弦,舌淡红,苔黄腻,此为痫病。

中医诊断:痫病 风痰淤阻   西医诊断:癫痫

初诊处方:

丹参15g  川芎20g  天麻15g  石菖蒲15g  远志15g  法夏15g  胆南星15g 天竺黄15g 甘草15g  僵虫15g  全虫5g 蜈蚣2条 厚朴20g

10付水煎服日一剂。

二诊(2019年1月20日)服上方后,抽搐为明显减轻,精神稍差,查舌脉同前,上方加生石膏30g、寒水石30g、党参30g,水煎服,日一剂,服10剂。

三诊(2019年1月30日)患者抽搐减轻,近一周未发。精神稍好转,查舌脉同前。

首方去全虫,加蝉衣10g、黄芩15g,继服10剂。患者病情稳定继续服本方,嘱患者定期复诊,1次/15天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 古人认为是患者体内“无形之痰”导致的,平时“无形之痰”潜伏于体内,遇到一些诱因就会发作,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“风”,比如“肝风”。这个风不是自然界的风,而是人体内的“风”,受到精神刺激、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,都会引起“肝风内动”,引发体内无形之痰阻塞到脑窍里面,导致癫痫发作。本病例使用定痫丸加减,活血化瘀、醒脑通窍、息风止痙治疗,患者痰淤得除,症状减轻,病情稳定。

 

痫病病例2

初诊日期:2020   2 5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20  

主诉发作性无意识跌扑抽搐3月,加重1月     

病史:病人于2019年3月因被人打受惊吓第一次出现突然跌扑,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,数分钟后清醒,对刚刚发生的事没有印象,此后平均每3,4天发作1次,经医院脑电图确诊为癫痫,但未服药。近1月发作次数明显增多,最多1日10次,刻诊神清语明,未发现任何异常症状,体格检查亦无异常,舌淡红,脉滑数。

中医诊断:痫病 风痰淤阻   西医诊断:癫痫

初诊处方:

方药丹参15g  川芎20g  天麻15g  石菖蒲15g  远志15g  法夏10g  胆南星10g  蝉衣10g  僵蚕15g  全蝎5g 蜈蚣2条 厚朴20g 甘草10g

上方水煎服,日一剂。用药第3天,用药第3日,发作次数逐渐减少,3月后,未复发,半年停药,随访2年,仅有一次几秒钟的轻微小发作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 患者由于跌扑、受惊气滞,瘀血阻络、脑神失养所致。证为风痰淤阻。上诉病例使用定痫丸加减,以丹参、川芎活血化瘀、醒脑通窍,川芎、天麻、蝉衣、僵蚕、全蝎、蜈蚣息风止痙,石菖蒲、远志、半夏、胆南星、厚朴祛痰,甘草调和诸药,从而使症状减轻。

 

 

 

痫病病例3

初诊日期:2021  2 1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26  

主诉:车祸后发作性肢体抽搐5年,再发加重1周        

病史5年前突发车祸出现颅内出血后出现肢体抽搐,发作性,每次持续5-10分钟,多因情绪刺激等诱发,近1周上诉症状再发加重,共发作了3次,发作时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,牙关紧闭,意识丧失,历时数分钟渐能自行缓解,醒后不能回忆该事。

其发育良好,反应尚可,注意力不集中,苔黄腻,右侧肢体肌力V-级,诊其脉弦滑,舌红,苔黄腻,此为痫病。

中医诊断:痫病 风痰淤阻   西医诊断:癫痫

初诊处方:

丹参15g  川芎20g  天麻15g  石菖蒲15g  远志15g  法夏10g  胆南星15g 丹皮10g  赤芍10g  僵虫15g  全虫5g 蜈蚣2条 厚朴15g    甘草10g

10付水煎服日一剂。

二诊(2020年2月22日)服上方后,抽搐为明显减轻,精神可,查舌脉大致同前。

方加党参30g,水煎服,日一剂,服10剂。

三诊(2019年1月30日)患者抽搐减轻,近一周未发。精神可,脉滑,舌红,苔黄腻,

首方去全虫,加蝉衣10g、栀子10g,继服10剂。患者病情稳定继续服本方,嘱患者定期复诊,1次/20天。

心得体会:由于脑外伤瘀血阻络、脑神失养所致。肝风内动,痰随风动,风痰闭阻,心神被蒙,神不守舍,则痫证发作;证为风痰淤阻。法当活血化瘀、醒脑通窍、息风止痙治疗。

 

 

 

眩晕

眩晕病例1

初诊日期:2019  2 1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0  

主诉:阵发性眩晕伴耳鸣10年,加重1周。

病史:病人10年前突发眩晕,伴耳鸣、恶心等症状,在医院被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,经对症处理,症状得以消失,此后经常不定期发作,尤其生气或忧郁最容易诱发,每次持续时间多在3天左右,一周前因为家庭琐事而郁闷寡欢,旧病复发,症状同前,服药,输液5天,无效。遂求中药治疗。舌淡苔白滑,脉滑尺沉。

中医诊断:眩晕 风痰阻络  西医诊断:美尼尔综合征

处方:半夏15 白术20 天麻15 钩藤20 苍术20 茯苓 30 泽泻30 石菖蒲20 旋复花30 路路通20 仙鹤草50 何首乌30 淫羊藿30 蔓荆子30

服药5剂后,症状大减,眩晕停止,少许耳鸣。

二诊:去天麻 钩藤 泽泻 ,加葛根30 白芥子15连服5剂,至今2+年,未发作。

心得体会:

风痰闭阻经络,脑络不通,无以上荣,且风邪为患,则病人头晕目眩,视物旋转,恶心欲吐,动则尤甚,耳鸣,少许耳聋,平素易咳痰,色白量多,晨起口腻,舌淡苔白滑,脉滑尺沉。本病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,半夏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;天麻化痰熄风,而止头眩。以白术为辅,健脾燥湿,与半夏天麻配伍,燥湿化痰,止晕之效益佳。佐以茯苓、苍术健脾渗湿,与白术相合,尤能治痰之本;钩藤平肝熄风,泽泻、路路通利水,石菖蒲化痰湿,和中。旋复花降逆止呕。仙鹤草补虚等,诸药配伍从而达到祛风化痰通络之功。

 

 

眩晕病例2

初诊日期:2019  5 1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5  

主诉:反复头晕10天

病史:10天前起床即出现眩晕,不能下床行走,不敢睁眼,睁开自觉天旋地转,伴恶心,不欲饮食,无高血压病史,在荆州中心医院做颅内CT 未发现异常,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,经输液治疗一周后可以下地自由行走故出院,但眩晕频作,伴恶心欲吐,目胀,由子女送到我院门诊要求中药治疗。

查体:血压130/80mmHg 心率76次/分,可以正常交流,舌淡苔白腻,脉滑。

中医诊断: 眩晕  肝风上扰,痰阻清窍;

西医诊断:美尼尔氏综合症

治法: 平肝熄风,化痰开窍,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,拟方如下:

法半夏15白术15天麻20钩藤15石决明30(先煎) 陈皮15茯苓20丹参10 代赭石30(先煎) 枸杞15枳实15夏枯草15蔓荆子15生姜3片 甘草10 水煎服,五剂

并嘱清淡饮食,多休息。

二诊:2月16日

患者药以服完,今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复诊,可自行步行入诊室,诉喝了3剂药就不晕不吐,独自可以出门了,查体,舌苔较前薄些,且舌尖红,脉细伴口干,眼睛干涩,视物不清,治以在滋养肝肾,明目为主佐以化痰,方以杞菊地黄丸加减:

枸杞30 菊花15 枣皮15 山药15 熟地20茯苓15 泽泻20 丹参10 陈皮15半夏10 白术15 天麻10  钩藤20 首乌20 寄生20 石决明10 当归20 蔓荆子15甘草 五剂,水煎服

心得体会:

    肝风内扰,挟痰上扰清窍,则眩晕,天旋地转,目胀,痰湿困脾胃,则恶心欲吐,此为肝风上扰,痰阻清窍之证,拟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,使得肝风平息,痰饮得除,头目清利。

   

 

 

眩晕病例3

初诊日期:2019  9 6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0  

主诉:头晕4天

病史:病人4天前开始出现头晕不适,伴颈部不适感,活动加重,无发热,无耳鸣,无胸闷痛,无肢体偏瘫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80/110mmHg ,舌苔黄厚,脉弦。

中医诊断 眩晕 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:高血压3级

治法:滋阴潜阳,止眩定晕
方剂:天麻钩藤饮加减

处方:天麻10 钩藤10 杜仲10 栀子10 黄芩10 石决明10 龙骨15 牡蛎15 牛膝15 桑寄生15 菊花10 川芎10 泽泻10 炙甘草10

服药7剂后,症状大减。

心得体会:

肝阳上亢,化热生风,则头晕,颈部不适,方中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平肝熄风,栀子、黄芪、菊花清热,牛膝引火下行,桑寄生、杜仲补益肝肾,以潜阳熄风,龙骨牡蛎安神,川芎祛风,炙甘草调和诸药,全方共成滋阴潜阳,止眩定晕之作用。

 

眩晕病例4

初诊日期:2020  3 10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40  

主诉:头晕3天

病史:病人3天前突发头晕不适,发作明显时如坐舟车感,无发热,无耳鸣,无胸闷痛,无肢体偏瘫,在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,胃纳差,乏力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60/110mmHg ,舌苔黄厚,脉弦。

诊断 眩晕 阴虚风动,肝阳上亢 高血压2级

治法:滋阴潜阳,止眩定晕
方剂:天麻钩藤饮加减

处方:天麻10 钩藤10 栀子10 黄芩10 生地10 柴胡10 枸杞10 菊花10 龙骨15 牡蛎15 白芷10 牛膝15 泽泻10 陈皮10 半夏10 当归10 炙甘草10

服药5剂后,症状大减。

二诊:去天麻 钩藤 泽泻 ,加葛根30 连服5剂,眩晕停止,血压平稳。

心得体会:

此病患为肝肾不足,火热上扰之证,拟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滋阴潜阳,止眩定晕。

 

 

眩晕病例5

初诊日期:2020  6 10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40  

主诉:反复头晕10+天

病史:病人10+天前开始反复出现头晕不适,劳累易发,伴食少倦怠,心烦易怒,胸闷气短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30/60mmHg 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。

诊断 眩晕 气血亏虚 眩晕综合征

治法:益气养血
方剂:归脾汤+四君子汤加减

处方:党参30 茯苓15 白术15 陈皮10 半夏10 木香10 砂仁5 鸡内金10 炒麦芽10 神曲10 焦山楂10 黄芪10 芍药10 当归10 天麻10 川芎10 甘草10

服药5剂后,症状大减。

二诊:去天麻 川芎 ,连服10剂,眩晕停止,胃口好转。

心得体会:

心脾两虚,思虑过度,劳伤心脾,气血不足,则清窍失养,从而出现头晕不适,劳累加重,脾胃虚则纳差、食少倦怠,气血不足则胸闷气短,病案中选用归脾汤+四君子汤加减,益气健脾养心安神,则头晕自除。

 

 

眩晕病例6

初诊日期:2020  9 13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90  

主诉:反复头晕20+天

病史:病人20+天前开始反复出现头晕不适,伴有耳鸣,头晕发作时伴天旋地转感,伴腰酸,无偏瘫,无言语不利,无胸闷痛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40/60mmHg ,舌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

诊断 眩晕 肝肾亏虚 美尼尔综合征

治法:补益肝肾
方剂:右归丸加减

处方:熟地黄15 山药15 山茱萸10 菟丝子10 当归10 杜仲10 鹿角霜10

枸杞子10 天麻10 茯苓10 白术10 路路通10

服药10剂后,症状大减。

心得体会:

患者年老,肝肾亏虚,阴虚风动,则易发眩晕,肾虚则伴有腰酸痛、耳鸣等症状,舌红,苔薄白,脉细数符合肝肾亏虚的表现,以右归丸补益肝肾,并加天麻祛风,茯苓、白术健脾,脾运则痰湿易除。

 

 

眩晕病例7

初诊日期:2021  3 13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73  

主诉:头晕1+月

病史:病人1+月前开始反复出现头晕不适,偶有恶心,无天旋地转感,无偏瘫,无言语不利,无胸闷痛,无气促,无黑曚,无耳鸣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60/80mmHg ,心肺情况可。肌力正常。舌苔黄厚,脉弦。

诊断 眩晕 阴虚风动,肝阳上亢 高血压2级

治法:滋阴潜阳,止眩定晕
方剂:天麻钩藤饮加减

处方:天麻10 钩藤10 栀子10 黄芩10 生地10 柴胡10 枸杞10 菊花10 龙骨15 牡蛎15 白芷10 牛膝15 泽泻10 陈皮10 半夏10 当归10 炙甘草10

服药7剂后,症状大减。

心得体会:

本方所治之高血压,乃肝肾之阴不足,肝阳偏亢,肝风上扰所致。肝肾阴亏,肝阳偏亢,风阳上扰,故见头痛,眩晕;肝阳偏亢,热扰心神,故夜寐多梦,甚则失眠。治宜平肝熄风,清热活血,滋补肝肾。 本方为治疗肝厥头痛、晕眩、失眠之良剂。方中天麻、钩藤二药,均入肝经,均有平肝熄风之效,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,共为主药。石决明性味咸平,平肝潜阳,除热明目;川牛膝引血下行,直折亢阳,共为辅药,以助主药平肝熄风之功。配黄芩、栀子清热泻火,使肝经之热得清而不致偏亢;伍益母草活血利水,牛膝引血下行,两药均能活血利血,药性下行,有利于肝阳之平降;再用杜仲、桑寄生补益肝肾;夜交藤、朱茯神宁心安神,以上均为佐药。诸约合用,共奏平肝熄风,清热宁神,滋补肝肾,引血下行之功,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,治疗高血压病肝阳偏亢之良方。

 

 

眩晕病例8

初诊日期:2021  5 2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45  

主诉:头晕1天

病史:诊:近日因饮酒过量,于昨晚出现头晕,前额发紧,休息后可自行

缓解。今晨症状加重,测血压154/94mmHg,遂来诊。现患者面红如醉,体

胖,自诉头晕,前额发紧,口干苦,食欲、睡眠尚可,二便正常。嗜酒20

年。

查体:血压160/90mmHg ,心肺情况可。肌力正常。舌苔黄厚,脉弦。

辅助检查: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。

中医辨证:眩晕(肝风内动)

西医诊断:高血压病。

治法:镇肝息风,滋阴潜阳。

处方:天麻10 钩藤10 栀子10 黄芩10 生地10 柴胡10 枸杞10 菊花10 龙骨15 牡蛎15 白芷10 牛膝15 泽泻10 陈皮10 半夏10 当归10 炙甘草10

服药10剂后,症状大减。

心得体会:

本案患者为肝阴不足,肝阳化风所致之眩晕。患者平素饮食起居不慎,嗜酒劳倦,脾胃受伤,肝肾阴虚,土不培木,水不涵木。肝为风木之脏,体阴而用阳,肝经阴血充盛,肝气生发畅达,故木静而风恬。肝阴不足,肝阳偏亢,阳亢化风,风阳上扰,故见头目眩晕、目胀耳鸣、脑部热痛、面红如醉。本证以肝脾肾虚弱为本,肝阳上亢、气血逆乱为标,但以标实为主。治以镇肝息风为主,佐以温阳利水。方用镇肝息风汤滋阴潜阳、镇肝息风,配伍柴胡、黄芩、桂枝、菊花、枸杞子疏肝清肝,茯苓、泽泻、白术、附子、生姜温补脾肾,共成标本兼治,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。

 

 

    

头痛

头痛病例1

初诊日期:2019  2 15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41  

主诉:头痛、鼻塞1周

病史:病人1周前开始出现头痛不适,头顶为主,胀痛样,反复发作,恶风寒,无发热,无头晕,无偏瘫,无言语不理,无胸闷痛,胃纳、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查体:血压120/60mmHg ,舌红,苔薄白,脉细数。

中医诊断 头痛 风邪犯肺 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

治法:祛风止痛
方剂:川芎茶调散加减

处方:川芎15、白芷10、羌活10、 细辛3、 防风10、荆芥10、 薄荷10、甘草10

服药3剂后,症状大减。

心得体会:

方中川芎性味辛温,用量较重,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,长于治少阳、厥阴经头痛(头顶或两侧痛),并为诸经头痛之要药,为君药。薄荷、荆芥轻而上行,善能疏风止痛,并能清利头目,为臣药。羌活、白芷均能疏风止痛,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(后脑牵连项痛);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(前额及眉心痛);细辛散寒止痛,并长于治少阴经头痛;防风辛散上部风邪,上述诸药协助君、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,均为佐药。炙甘草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,为使。服时以清茶调下,取其苦凉之性,既可上清头目,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。诸药合用,共奏疏风止痛之效。

 

 

头痛病例2

初诊日期:2020  2 18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57  

主诉头晕、头痛3年

病史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头痛,以

前额为甚,如坐舟车,血压正常,饮食二便正常。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

“美尼尔综合征”,治疗无效。现症:头晕头痛,以前额为甚,如坐舟车,

血压正常,下肢呈凹陷性水肿。

查体:血压130/60mmHg 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弦细

辅助检查:我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。

中医辨证:①头痛;②眩晕(肝郁脾虚)。

西医诊断:血管神经性头痛。

治法:疏利肝胆,健脾和中

方剂: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减

处方:柴胡15g,黄芩10g,党参30g,半夏20g,白芷20g,当归30g,川

20g,炙甘草20g,茯苓30g,白术10g,吴茱萸5g,生姜20g,大枣4个。

7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2019年2月11日。患者服上方6剂后,自觉精神好转,头晕

头痛明显减轻。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效不更方,继服上方6剂,

水煎服。

三诊:1997年8月30日。病人精神好转,头晕头痛消失,饮食二便

正常,余无不适。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以上方加佩兰5g。7剂,

水煎服。

心得体会:

急性病多实多热,慢性病多虚多寒。本案病机要点为脾肾两虚,肝胆郁滞所致。一则土不培木,二则水不涵木,导致肝木郁滞,气血瘀阻而头痛,木郁风动而眩晕,木郁克土,土不制水,肾不主水,故见水肿。治宜疏利肝胆,健脾和中,温阳利水。方中柴胡、黄芩、半夏疏肝利胆;党参、茯苓、白术健脾化湿;吴茱萸、白芷温中散寒、祛风止痛、疏肝理气;共成疏肝利胆、健脾和中之功。

 

 

头痛病例3

初诊日期:2021  2 18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28  

主诉头痛1月余。

病史发病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,每遇冷空气则鼻塞,流清涕,打喷嚏,伴思睡,眼痒,每遇夏季则眼痒发作,口服西药效果欠佳,遂来诊。现症:头痛,鼻塞,流清涕,打喷嚏,伴思睡,眼痒,精神欠佳,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。既往史:慢性胆囊炎病史,有冷空气过敏史至今。

查体:血压110/60mmHg ,心肺情况可。舌质红,舌苔薄黄,脉弦数。

西医诊断:神经性头痛

中医辨证:头痛(气滞血瘀)

治法:疏利肝胆,通络止痛

处方:小柴胡汤加减。

柴胡15g,黄芩15g,党参20g,炙甘草10g,白术10g,炙麻黄6g,细辛3g,麦冬10g,五味子15g,苏叶15g,桂枝15g,白芍15g,茯苓20g,丹皮15g,川芎30g,白芷6g7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2009年2月28日。服上方头痛、鼻塞、打喷嚏好转。现思睡,全身乏力,眼痒,面部颈部过敏痒疹,精神欠佳,面色可,倦怠乏力。舌质淡红,舌苔白,脉弦缓。上方加入连翘20g、赤小豆15g、蝉蜕5g,祛风清热,解毒止痒。7剂,水煎服。

三诊:2009年7月10日。服上方诸症改善,面色可,头痛止,痒疹止,眼痒止。

心得体会:

“头痛”一证,多由外感、情绪失调、饮食劳倦、过劳等原因,导致气血瘀滞,络脉不通。本案特点有三:一是患者每遇冷空气则鼻塞、流清涕。鼻为肺窍,症状在手太阴肺,本在足太阴脾,为脾胃阳虚,土不生金,肺气失宣。二是患者头痛眼痒,木郁化火,肝失疏泄,气血瘀滞,不通则痛。三是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,为肾阳虚。证属肝脾肾功能失调。治宜疏利肝胆,温补三阴,方选小柴胡汤加减。

 

 

 

 

中风病

中风病例1

初诊日期:2019  1 10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2  

主诉:右侧肢体无力1月

病史1月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,伴头晕不适,无发热,无胸闷痛,无呕吐,无心悸,无咳嗽咳痰,无气促,无言语不利,无抽搐,曾于私人门诊就诊,具体诊治不详,未见改善,今日来诊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既往有高血压病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,诉平素血压控制欠佳。

查体:血压150/90mmHg ,右上肢肌力II级,右下肢肌力III级。舌质淡,苔黄,脉弦滑。

辅助检查:头颅MR提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。

中医诊断 中风病 淤血阻络;西医诊断:脑梗死。

治法:活血通络。

处方:生黄芪30 桑寄生30 瓜蒌30 生海浮石30 菖蒲10 狗脊30 女贞子15 化橘红10 丝瓜络10 络石藤10 红花10 石膏25 党参30

上方连续服用10余剂,偏瘫逐渐恢复正常,四肢活动尚可,心绞痛发作减少。

二诊:服上方6剂后,右上肢已能抬举至头,但尚感发凉。手能握物但力量较差,头晕已减轻,而且可以说简单语言。老黄苔已退,变为薄黄,脉来弦滑,未出现间歇。

将上方去天竺黄加鸡血藤再服20剂。

三诊:头晕已除,患肢动作恢复正常,伸舌居中,舌质淡赤,黄苔退,二便调,脉滑,血压134/94mmHg。

再以益气和营、温经通络之法调之。

心得体会:

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,风、火、痰、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出脉外,而表现为突然昏扑,半身不遂,口舌歪斜、言语艰涩或不语,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。本病例,痰淤互结,阻于脉内,脉络不通,则发为中风,方中为涤痰汤加减,从而达到豁痰通窍,活血通络之用。

 

 

中风病例2

初诊日期:2021 2 5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2  

主诉:右侧肢体无力、麻木10天

病史10天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、麻木,伴头晕不适,无发热,无胸闷痛,无呕吐,无心悸,无咳嗽咳痰,无气促,无言语不利,无抽搐,曾于南五院就诊,效果不佳,今日来诊,胃纳差,睡眠一般。二便调。

既往有高血压史,血压多在140-150/80-100mmHg以上。

查体:血压130/90mmHg ,右侧肢体肌力IV级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。

辅助检查:南五头颅CT提示丘脑、基底节区脑梗死。

中医诊断 中风病 气虚血瘀;西医诊断:脑梗死。

治法:益气活血通络。

处方:黄芪30  当归10  赤芍10  川芎10  桃仁10  红花10  地龙10  丹参20  石菖蒲10  天麻10  炙甘草10

上方水煎服,一共服用7剂后,肢体无力有所减去,肌力由原来的IV级变为IV+级。

二诊:继续服用上方7剂,麻木、头晕缓解。

心得体会:

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中,载有一则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,叫做补阳还五汤。此方不仅在当时屡建奇功,就是如今,人们用之仍比较有效。黄芪乃性味甘温之补气要药,故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患者元气。中医认为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淤,所以首先必须行气,然后才能活血化瘀。当归性味甘辛温,之所以不取整支当归而独取当归尾,是因为当归身以补血为主,而当归尾则以活血化淤为主。赤芍性味苦凉,能活血祛淤,清热凉血。川芎性味辛温,能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桃仁性味甘平,能破血祛淤,润燥滑肠。红花性味辛温,能活血通经,祛淤止痛。地龙即蚯蚓,性味咸寒,能清热止痉,通络除痹。诸药互相配合,可使气旺血行,淤去络通,诸症自可改善。

 

 

 

 

其他

不寐

不寐病例1

初诊日期:2019  1 1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60  

主诉:入睡困难半年,加重1周。

病史:病人半年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,伴耳鸣、眩晕、心烦口干、健忘乏力、腰膝酸软、经期紊乱等症状,无头疼,无气促,无呕吐等。近1周加重,遂来诊。

舌质红,苔薄微黄,脉细数。

诊断: 不寐

证型:肾不足,心肾不交

方剂:六味地黄丸及酸枣仁丸加减

处方:熟地15 生地10 山药20 丹皮10 茯苓20 泽泻10 山茱萸10 首乌藤30 酸枣仁20 龙骨30 牡蛎30 白芍10 柏子仁20 黄精15 知母10 川芎10 甘草10

服药7剂后,入睡困难、健忘乏力、腰膝酸软、经期紊乱减轻,耳鸣、眩晕、心烦口干等症状缓解。

二诊:上方再次连服7剂,可安睡5-6小时每晚。

心得体会:

    气血失和,阴阳失调,阳不入阴则睡眠障碍,病案中,使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,以滋肾火,从而使心肾得交,再辅以酸枣仁丸养阴清热安神,从而达到阴气自静而之动,则寤的效果。

    

 

不寐病例2

初诊日期:2019  4 11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34  

主诉:睡眠差3年。

病史:病人3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,睡后易醒,伴精神差,伴肢倦乏力,常心情低落,无头痛,无气促,无呕吐等。胃纳欠佳,便溏,小便尚调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。

诊断: 不寐

证型:肝郁气滞

方剂:逍遥丸加减

处方:柴胡10、当归10、白芍10、炒白术10、茯苓10、炙甘草10、薄荷10、生姜2片。

上方连服10剂,可安睡5-6小时每晚,且自觉心情较前有好转。

心得体会:

逍遥散为肝郁血虚,脾失健运之证而设。肝为藏血之脏,性喜条达而主疏泄,体阴用阳。若七情郁结,肝失条达,或阴血暗耗,或生化之源不足,肝体失养,血虚,阳不入阴,则不寐。此时疏肝解郁,固然是当务之急,而养血柔肝,亦是不可偏废之法。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,又有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。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,味甘可以缓急,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。白术、茯苓健脾去湿,使运化有权,气血有源。炙甘草益气补中,缓肝之急,虽为佐使之品,却有襄赞之功。生姜烧过,温胃和中之力益专,薄荷少许,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。

 

不寐病例3

初诊日期:2020  4 13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39  

主诉:反复入睡困难半年余。

病史:病人半年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,睡后易醒,伴肢倦乏力,伴心悸,伴纳差,无头痛,无气促,无呕吐等。胃纳欠佳,二便尚调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细。

诊断: 不寐

证型:心脾两虚

方剂:归脾丸加减

处方:党参30,白术(炒)15,炙黄芪10,炙甘草10,当归10,茯苓15,远志(制)10,酸枣仁(炒)30g,龙眼肉10g,木香10g,大枣(去核)10g。

上方连服10剂,可安睡6-7小时每晚,肢倦乏力改善,心悸缓解,胃纳可。

心得体会:

归脾汤出自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。具有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之功效。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忡,失眠健忘,面色萎黄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方中黄芪、党参补脾益气,使气旺血生,为君药。辅以当归、龙眼肉养血补心为臣药;白术、炙甘草补脾益气,助参芪补脾以资生化之源为臣药。佐以酸枣仁、茯苓、远志养血宁心安神;木香理气醒脾,使之补而不滞;生姜大枣调和脾胃,以助生化。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。诸药相配,以奏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之功。

 

 

不寐病例4

初诊日期:2020  4 16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47  

主诉:反复入睡困难3月余。

病史:病人3+月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,睡后易醒,每因情志不舒多发,伴周身郁热,测体温在37℃以下,心烦,口干苦,食欲不振,常服中药无效,前

来我院就诊。现症:患者入睡困难,睡后易醒,时周身郁热,悲伤欲哭,心烦失眠,口干苦,恶心欲吐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

诊断: 不寐(肝经郁热)

治法:清疏肝胆,养血安神。

处方:小柴胡汤合酸枣仁汤、甘麦大枣汤加减。

处方:柴胡15g,黄芩10g,生地20g,当归20g,白芍20g,栀子10g,枣

30g,知母15g,川芎10g,茯苓15g,茵陈20g,丹皮15g,甘草15g,半夏15g,竹茹15g,小麦50g,大枣3个。

5剂,水煎服。

二诊:4月22日。精神好转、睡眠差减轻,周身郁热稍缓解,口干苦减轻,但仍心烦,恶心等症状消失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病情好转,守方继服6剂。

三诊:4月30日。病人精神、睡眠明显好转,口干苦及周身郁热现象减轻,心烦好转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上方去茵陈、半夏、竹茹,加夜交藤30g养血安神。6剂,水煎服

四诊:5月5日。病人病情稳定,周身郁热及悲伤欲哭、心烦失眠等现象消失,精神尚可,稍感乏力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患者已痊愈,上方去夜交藤,加黄芪30g。3剂继服巩固疗效。

心得体会:

肝失疏泄,气机郁滞,木郁化火,母病及子,上扰心神,故见心烦失眠;肝郁气滞,故见悲伤欲哭。中药应以清疏肝胆,养血安神,健脾益气治之。给予小柴胡汤加减。小柴胡汤出自《伤寒论》,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,具有和解少阳、清疏肝胆、健脾和胃之功。方中柴胡疏解少阳之郁热;黄芩清解胆腑之邪气;柴胡、黄芩合用,以清解胆腑之邪热;半夏调和胃气而降逆止呕;炙甘草、大枣甘温补脾益气,甘可缓急;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丹皮滋阴养血,清肝泻火;酸枣仁养心、安神、补肝。川芎、知母合用,可滋阴调肝,泻火清热除烦。配伍茯苓、甘草,既可健脾、增强化生营血之源以助主药补养心肝;又可甘缓补虚而调和诸药。酸枣仁养肝血,安心神;川芎调肝活血;茯苓宁心安神;栀子清热除烦;知母滋阴清热;竹茹、小麦清热除烦止呕;茵陈清利湿热。诸药合用共奏清疏肝胆、健脾和胃、养心安神之功。

 

 

 

肺癌

肺癌病例1

初诊日期:2021  4 13 日  

姓名:××          性别:      年龄:70  

主诉:反复胸闷半年余,确诊右肺癌3月余。

病史: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,活动后呼吸稍促,当时未引起重视。3月余前患者胸闷症状较前加重,就诊于外院胸部CT提示“右肺下叶结节,考虑周围型肺癌”,纤支镜提示“右中叶及右下叶基底段开口处黏膜充血,略粗糙”,

随后于广州肿瘤医院就诊,予以化疗3程,具体诊治不详。化疗后出现肢倦乏力,肝功能异常,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。

查体:生命体征平稳,舌淡胖,边见齿痕,苔薄白,脉濡而弱。耳前、耳后、枕部、颌下、颏下、颈前、颈后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,双肺呼吸音清,双肺啰音未闻及。

辅助检查:外院胸部CT提示“右肺下叶结节,考虑周围型肺癌”,纤支镜提示“右中叶及右下叶基底段开口处黏膜充血,略粗糙”,

2019.4.13本院肝功能:ALT 133U/L,AST 66U/L。

诊断:中医诊断:肺癌   肺脾气虚证  西医诊断:1.右下肺低分化腺癌化

2. 肝功能异常

治法:扶正祛邪,治法以健脾解毒,方药以四君子汤加减。

处方:人参10    黄芪30    茯苓15    炒白术15  皂角刺10  女贞子15  蒲公英10    白花蛇舌草10  谷芽15    麦芽15    鸡内金15  垂盆草20 五味子15

心得体会:

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,近年来病发病率日渐升高,并已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。周围型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、化疗及中草药治疗。肝功能损伤是化疗主要并发症之一,中医认为本虚标实是癌症的病机特点,正气亏虚,癌毒内结而发病。然疾病日久,癌毒不化又可进一步损伤正气,形成恶性循环。四君子汤是中医治疗气虚代表方剂,具有健脾益气、固护脾土功效。方中垂盆草具有清热利湿功效,可促进肝功能修复。

 


友情链接